传统制造还有希望?华纺股份给了答案

Connor 火必网 2025-07-09 1 0

商业这点事儿,聊聊就懂了。每日20:00更新商业案例。

在讲商业案例之前,金豆先做一个假设: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现在你手上有一份中型制造业公司的研报,它不做科技、不搞AI,而是做最基础的纺织染整——你会花时间认真看吗?

也许不会。但如果我告诉你,这家公司曾在2008年差点死掉,如今却靠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成了全球快时尚柔性供应链的一颗重要“纽扣”,或许你愿意留出十分钟。

这,就是华纺股份的现实。

从布票时代一路跑进 WTO

故事得从1976年,国营滨州印染厂正式成立。彼时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布匹凭票供应,纺织业的核心任务是保障产能。滨州印染厂以棉纺、印染为主,设备简陋但规模可观,奠定了“量大价低”的早期生产模式,靠规模吃饭。1999年,滨州印染厂经过股份制改造,联合其他股东发起设立华纺。

进入WTO 后,一条出口快车道突然打开:欧美服装品牌急需低成本、稳定品质的面料,华纺顺势在2001年上市。上市募来的第一笔钱,全用来扩建印染生产线,只求“把布织得更快一点、染得更便宜一点”。

当时快时尚风头正劲。ZARA、GAP、H&M的年度询价表像小山一样压在采购部的传真机旁。华纺拿下大宗出口订单,2005‑2008 年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利润也水涨船高。那是一段只要“机器不停、订单不断”就能赚钱的岁月。

金豆每日会在蛐蛐TA小栈分享一个小故事,在继续聊~

金豆蛐蛐TA小栈

金豆上大学那会儿,学校门口两家水果摊,一家便宜、挑得慢,一家贵、动作麻利。我口袋紧,一开始天天去便宜那家,还觉得贵那家坑人。

但时间久了我发现:赶时间的人都去贵的摊,老板手快、称得准,贵得有理由。便宜那家呢,老板就靠慢慢挑、慢慢聊,留住了喜欢“薅点便宜”的学生。最后,两家都活得挺好,各有各的活法。

没人规定谁去哪买,全靠大家自己选。你选时间、我选便宜,选着选着,市场就自己长好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听起来高深,其实就在你买早饭、打车、点外卖里头。每个人为自己打算,却无意中让整个系统运转得还挺顺。这事儿,很普通,也挺妙。

传统制造还有希望?华纺股份给了答案

展开全文

08年危机,代工神话的断崖

2008年危机像关掉了世界按键。欧美消费者捂紧钱包,快时尚放缓补货节奏。华纺的出口订单随之腰斩,当年还有 3亿元净利润,到 2010 年只剩不到 1亿元,跌幅超过六成。危机没完,国内劳动力成本却一路走高——国家统计局口径显示,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从 2010 年的 20759 元涨到 2020 年的 57727 元,十年翻了近 1.8 倍。对劳动密集型的印染厂来说,每一次涨薪都像给黑白财报上添一条红线。

同时,越南、孟加拉等低成本产区以更低工资、更松环保标准截走订单。华纺第一次意识到:代工的命运握在别人预算表里,想要活下去,必须抓回主动权。

第一次转身——把“技术”缝进布料

2011年开始,华纺往实验室砸钱。研发预算从每年五六千万元一路抬到 2023 年的 1.24亿元,占收入 4.4% 左右,已是传统同行的两倍。开发出的抗菌、防紫外、阻燃布料,在欧美检测机构拿到认证,溢价率可比普通面料高两到三成。那几年你若逛日本的 UNIQLO 旗舰店,很可能摸到华纺的面料,只是吊牌上写着“功能性纤维”,你不知道身后那条供应链来自山东。

华纺也试过冲品牌。电商平台上曾出现“HF”标识的衬衫和床品,可制造型基因决定它不会讲故事,更缺营销预算,这条路很快偃旗息鼓。于是公司把“自有品牌”定位下调为小规模试验田,把资源集中在面料技术壁垒。

第二次跳跃——绿色与数字双擎

2020年“双碳”目标落地,印染被列入高排放重点行业。华纺索性痛下决心:投入 3亿元新建节能染整车间,引进零排放水循环系统,废水循环率提升至 85% 左右;同时对蒸汽、用电、碳排做分钟级监控,并在 2021 年进入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

绿色只是第一步。华纺还与华为签了智能制造合作协议——24小时就能把生产线上一批牛仔布改为抗菌医护面料,再 12 小时切回彩条衬衫布。柔性制造让它告别“等满车大单才开机”的旧节奏,也让欧美快时尚的新命题“少批量、多款式、快速上架”变得可行。

传统制造还有希望?华纺股份给了答案

财务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14.49%;归母净利润47.46万元,同比下降49.80%;扣非净利润45.44万元,同比增长62.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13.85万元,上年同期为2984.09万元;报告期内,华纺股份基本每股收益为0.000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04%。

海外订单占比也从高峰时的80% 滑到 70% 出头,内销份额在绿色功能面料的带动下逐步抬头,同步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存货周转天数已压到六十多天,比行业平均快二十天以上,这背后正是柔性生产减少了“押仓”带来的库存利息。

如果把目光拉得更远,同处面料江湖的还有日本伊藤忠、宁波申洲国际。伊藤忠 2024财年合并营收折合约 15.7 万亿日元(约 3,560 亿美元),坐拥 Converse等品牌授权;申洲国际 2024 年营收 286.6亿元人民币,凭纵向一体化代工服务 Nike、优衣库。华纺 29亿元的体量难免显得袖珍,却在“绿色+小批快返”上走得更激进——这恰好对应快时尚未来最大的痛点:既要低碳合规,又要追热点快速翻单。

它更像年久不衰的牛仔布:拉伸不及氨纶,却耐磨耐洗。为了把绿色和数字化变成真正的利润,它还要跨过三道坎——环保设备折旧的高成本、功能面料持续创新的研发烧钱,以及与国际品牌博弈定价时的议价能力。

不过,纺织产业链正经历一场温柔而巨大的重写:供应链诉求从“越便宜越好”变成“越绿色越值钱”,从“大批量”变成“小批多频”。对那些读得懂这一行隐性需求的人来说,华纺就像一枚被翻新的旧纽扣——小,却刚刚开始闪光。

当下一次你再看到那份不起眼的“纺织染整研报”,或许会想起这段故事:一座山东小城里的老厂,如何在时代浪潮一次次退潮时,选择了技术、选择了环保,也选择了更长的跑道。故事还没写完,但布匹的纹理已经变。

传统制造还有希望?华纺股份给了答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