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裂变成长 东莞智造跃升
奥普特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工作人员在捷邦科技生产线操作设备。
展开全文
宏川智慧旗下东莞立沙岛基地。
近日,一场聚焦并购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大会(下称“大会”)在东莞举行,政产学研金各界代表济济一堂,共同探寻并购重组何以成为企业裂变成长、东莞智造跃升的重要路径。
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这场大会不仅见证并购的浪潮在莞奔涌,更彰显金融赋能东莞智造的硬实力。放眼东莞,8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领跑、347家上市后备企业蓄势、超3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筑基——雄厚的产业资本生态,正强力支撑这座城市加速迈向国际科创制造强市。
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东莞上市公司共完成74单并购交易,总额超116亿元,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实践,彰显了莞企将并购深植发展基因的主动作为,更折射出其在突破技术瓶颈、重构产业链安全等核心命题上的深刻洞察。
采写:叶永茵 龚菊 蔡子航 黄欢
受访者供图
策划/统筹:靳延明 叶永茵
共建企业全链条服务体系
推动东莞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亟须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协同”的生态圈。
东莞这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大会,正是政产学研金共育的硕果。大会由东莞市委金融办指导,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东莞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科技创新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东莞信托有限公司、东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有限公司、华联期货有限公司协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承办,齐聚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媒体等力量,让东莞并购的热潮进一步迸发。
此外,大会打造的这一场金融、产业融合的高规格盛宴,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关注。来自国家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顶尖金融机构、优秀上市公司及学术智库的精英齐聚大会,政产学研金人才济济一堂,形成东莞并购生态的高能级协同场。
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坚朋在大会中热切期盼,全球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专业服务商等各方齐发力,为东莞加快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为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戴文慧鼓励东莞上市企业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善用上市公司平台资源,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开展并购重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稳定现金分红机制,加大回购增持力度,并要求上市公司增强合规意识,规范运作,保护投资者权益。
从融资扩张迈向价值重构
随着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东莞——这座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何借助资本市场,谱写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篇章,成为题中之义。在这关键的节点,《东莞上市公司年度发展报告(2024)》(下称《报告》)发布,这已是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第五年发布报告。
记者从《报告》中获悉,聚焦当下,东莞资本市场最大亮点是融资逻辑的战略转向——并购重组。聚焦新质生产力,如利扬芯片收购国芯微、奥普特收购东莞泰莱、捷邦科技收购赛诺高德、宏川智慧增资扩产……每一轮兼并都在为“东莞智造”注入强劲动力。
从“融资扩张”迈向“价值重构”,东莞并购重组呈现“新格局”。2024年,东莞A股上市公司通过IPO融资+增发的方式实现募集资金总额46.15亿元,同比增长26.37%。其中,有4家A股上市莞企通过股票增发实现募集资金合计27.65亿元,募集资金总额同比增长406%。这座城市正在证明:东莞制造的升维之路,始于制造,成于资本,臻于创新。
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林海川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莞上市公司认识到并购的价值,从横向整合壮大规模,到纵向延伸贯通链条;从跨界融合开辟蓝海,到跨境并购链接全球,并购模式日益多元、内涵不断深化。
并购重组驱动东莞产业升级
并购整合推动东莞制造跃升——这是当下的核心议题,亦是产业共鸣、产业强音。
“并购在于并,不在于购,而且并购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东莞证券总裁杨阳认为,并购的目的在于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价值提升与竞争力强化。东莞上市公司的并购需紧扣“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主线和产业升级主题,善用金融工具、做好并购之后的战略协同、财务管理、运营整合、风险管控等工作,在相关监管政策允许下实现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券商作为中介机构应全程陪伴企业成长。
捷邦科技董事副总经理林琼珊聚焦“并购的本质”这一核心命题。她指出,东莞这片产业沃土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优厚条件,既有东莞市政府相关支持政策的保驾护航,也有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各类帮扶活动的助力加持。在此背景下,企业更应聚焦自身价值的持续成长,恪守长期主义理念,摒弃对短期效益的片面追逐。通过明确战略定位、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企业需不断推动产品与技术的迭代升级,让并购真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而非盲目扩张的“加速器”。
围绕企业并购战略的成功实施,安迈董事总经理、全球交易咨询部门亚洲区联合负责人袁皈泰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醒企业要建立专职并购团队,兼顾市场洞察与交易执行能力,保证并购过程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日初资本副总裁卢一波则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本质上是战略层面的命题,难以通过单纯收购业务部门“购买”得来,因此企业需审慎反思并购的必要性,让并购与自身能力培育形成“两条腿走路”的协同态势。
■声音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以AI并购助推东莞智造跃升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DeepSeek风靡全球的当下,东莞一大批企业抓住了AI这波流量密码。世界金融论坛副主席、金砖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对AI与并购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东莞制造业正迎来从“电子制造”向“AI智造”跃升的关键窗口,要以AI并购新浪潮,助推东莞智造跃升全球价值链。
王忠民在回顾东莞产业发展历程时指出,东莞早期通过“三来一补”模式嵌入全球产业链,随后在电子终端制造阶段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并通过并购整合品牌与技术团队,实现“双向交互”升级。如今,AI技术的爆发为东莞制造业带来新机遇,企业应聚焦机器人硬件、灵巧手等垂直细分领域,以“一厘米宽、万米深”的极致专业化,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环节,并通过跨境并购整合尖端技术团队,抢占下一代AI创新制高点。
王忠民举例说:“当前AI皮肤技术正处于爆发期,但下一代技术已初现端倪,发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创新企业时要果断出手并购,这才是智能制造时代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针对东莞跨境并购短板,东莞需构建多层次的资本支撑体系。他强调,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敏感度优势,快速捕捉全球标的;同时要整合国家装备基金、地方国资与社会资本,形成“大产业并购合力”。此外,还要借力香港国际金融枢纽,既要用好IPO、债券发行等传统渠道,更要积极探索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稳定币等创新工具,将跨境支付成本压降95%以上,实现链上证券化交易。
“AI驱动制造业并购是我们成长的新模型,是加入全球AI产业链的合谋行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推动东莞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跃升。”王忠民建议,东莞上市公司作为“资本证券化先锋”,应联动金融机构与拟上市企业,构建“并购生态圈”——上市公司提供资本动力,为上市企业贡献标的活力,金融机构输送专业服务,三方协同推动AI并购项目落地。
爱尔眼科董事、副总裁吴士君:
莞企并购需精耕细作
爱尔眼科董事、副总裁吴士君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吴士君为莞企并购重组开出“战略良方”。在他看来,东莞制造企业应通过战略性并购重组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品牌升级,但须规避盲目跨界、草率决策、重收购轻融合误区。
他强调,东莞制造企业应通过战略性并购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品牌升级,但必须警惕盲目跨界、草率决策和重收购轻融合三大误区。这一警示源于爱尔眼科十余年来通过百余起并购实现主业提升、网络扩张及研发质变的实战经验。吴士君指出,东莞作为具备国际视野的制造业重镇,完全可借力并购重组打开品牌拓展新空间。
针对具体实施路径,他提出三大核心原则:企业须紧扣自身核心竞争力明确并购方向,避免轻易跨界;以“我缺什么收什么”为标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全球精选互补标的;更关键的是,并购后需打破简单股权交易思维,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优势互补,“让长板更长、短板变长,最终达成‘1+1>2’的双赢”。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东莞中小企业集聚、产业链协同需求迫切的特点,吴士君特别呼吁企业把握注册制改革下的历史机遇,将并购深度融入产业链整合战略。
关于技术攻坚这一核心命题,他直言“核心技术并非轻易可买”。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东莞制造业正经历从体力、智力驱动向创造力、影响力驱动的关键跃迁。为此他建议企业既要精准研判全球经济与行业变革趋势制定清晰战略,更需通过并购促进技术深度融合——例如共建科研平台、设立发展基金等长效投入机制,将外部技术转化为内生创新能力。“战略性研发投入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吴士君最后强调,“唯有将精耕细作的整合理念贯穿始终,并购才能真正成为‘东莞智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林海川:
东莞本土并购强链补链特征显著
作为东莞上市公司的自律组织,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针对东莞上市公司的并购现状,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林海川表示,近年来东莞上市公司并购呈现显著强链补链特征。2022至2024年,74单总额超116亿元的并购交易高度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并购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沿着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延伸,为‘东莞智造’注入协同动能。”林海川说。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本土企业并购活跃度持续攀升。在林海川看来,这种趋势正映射出东莞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技术资源与市场渠道,中小企业则借力资本实现“抱团跃迁”。“当产业生态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竞争,并购已成为强链补链的关键抓手。”他分析道。
在服务赋能层面,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近年已搭建全方位并购支撑体系。林海川表示,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将服务企业投资并购作为重点工作,成立并购委员会、搭建项目库与专家库,深入调研上市公司并购需求举办专题培训,接下来将持续完善并购服务体系,当好“服务员”“联络员”“宣传员”,与大家同心奋进。
评论